正所謂,不輔導作業母(父)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焦慮的家長們常常對孩子的功課過分的擔憂,歸根結底還是怕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沒有好前途。尤其是到了21世紀,大量實例顯示出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初入社會後潛力小,競爭力平平,這讓更多家長越發地焦慮。所以比起只關心當下的功課或成績,家長們不妨也着眼於未來,思考一下孩子們未來真正需要的技能。
比如,我們如何讓孩子們為還未出現的工作,應對我們無法想像的挑戰,為使用尚未實現的技術發明做好準備?我們如何使他們能夠在相互關聯的世界中茁壯成長,理解和欣賞不同的觀點和世界觀,尊重其他人,並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承擔起責任?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但是通過現在席捲全球的一些趨勢來推斷(經合組織OECD,2019[1]),我們可以學習,並幫助我們的孩子學習、適應、成長,甚至塑造未來的一切。孩子們不僅需要培養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態度和價值觀,與此同時,他們需要機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幫助推動全人類走向光明的未來。
正如經合組織教育和技能局局長 Andreas Schleicher 在 2019 年的評論中說,「教育不再是單獨教學生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教他們開發可靠的指南針和導航工具,讓他們在一個日益複雜、多變和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 變化,甚至是快速變化將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種變化既可以是不平等的根源,也可以是消除不平等的機會。
為了讓教育跟上技術和其他社會經濟變化的步伐,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計算機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計算機,在抽象任務的領域上比不上人類,比如:手動任務、需要複雜上下文信息的任務和需要道德的任務判定(Luckin & Issroff,2018 [5];Autor & Price,2013 [6])。然而,計算機在常規手工、非常規手工和常規認知任務中地表現出眾。由於這些變化,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工作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自 1960 年以來,人們將更多的工作時間花在非常規任務上,這些任務需要更高層次的分析思維和人際交往能力。
對於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來說,變化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息。他們怎麼能讓教育工作者教授尚未創造的工作,使用尚未發明的技術,解決我們無法想像的社會問題?
無獨有偶,在QCAA (Queensland Curriculum & Assessment Authority) 中也提到了21世紀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年輕人需要成為創新者、企業家、終身學習者和負責任的全球公民。這樣他們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是:
- 批判性思維: 分析思考,解決問題,決策,推理,反思和評估,知識的靈活性;
- 創造性思維:創新,主動性和進取心,好奇心和想像力,創造力,生成和應用新思想,發現替代方案,看到或建立新鏈接;
- 溝通:有效地口頭和書面溝通,有效使用語言、符號和文本,有效地與各種聽眾溝通想法;
- 協助和團體合作:與其他人交流順暢,辨別和使用不同觀點,參與和貢獻想法,與社區鏈接;
- 個人和社會能力:適應性和靈活性,管理(自我、職業、時間計劃和組織),性格(彈性、正念思維、開放和公平思維、自我意識),領導力,公民意識,文化意識,倫理和道德理解;
- ICT技能:操作和概念,訪問和分析信息,成為技術的高效用戶,數字公民。
由此可見,傳統的對學習的定義和學習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已經無法滿足21世紀社會的需求。學生需要更主動、更有溝通能力,具備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有很好的社會能力和科技能力,才能適應科技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的社會。
各大學校也在對照這個標準來選拔和培養更符合未來需求的學生。
我們來看看昆州第一私校 Brisbane Grammar School 對學生的培養方向:
有句話說,教育孩子要從教育家長開始。現如今,我們21世紀的社會變化越來越快。作為家長,如果自己不去時刻關注社會和教育發展的新動向,不去幫助孩子們挑選更能培養他們未來所需技能的課程,那麼怎麼能奢望孩子在未來進入社會後脫穎而出呢。只有家長主動去了解21世紀的學習方式,才能點燃孩子的潛能並為之加油添柴,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方式和成長的方向,給孩子們最大的空間去創造屬於他們的美好未來。
節選文獻: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future-of-education-brochure.pdf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