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FortuneNote

商务 媒体 财经

  • Home
  • About
  • Contact
  • Content
    • 人物访谈
    • 投资理财
    • 线下财富
    • 财富专栏
    • 求职招聘
    • 财富生活
    • FAQ
  • Services
  • Show Search
Hide Search
Home/人物访谈/主流社会认可的华人企业家是什么样?沙晓阳 George Sha 给出一种解答。

主流社会认可的华人企业家是什么样?沙晓阳 George Sha 给出一种解答。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George Sha(沙晓阳)收到了一份出乎意料的邀约。这是他刚出来创业时“推掉”的地产开发商客户皮特先生。当年,皮特找 George 做大型公寓开发项目的商业贷款,可 George 详细分析项目后认为风险太大了,他劝皮特三思。虽然他有多个银行批项目贷款的方案,但每一个方案都会要皮特项目之外的主营业务公司为项目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值得吗?事后两人虽没有不欢而散,但一腔热血要做项目的皮特还是转头找了别家贷款中介,做成了该项目贷款。

事隔几年,皮特的突然邀约让 George 觉得诧异。虽说事出必有因,但 George 完全没往任何不好的地方想,做公司这些年,George 已经有了这份自信。

扫描微信二维码

观看采访花絮

华人企业家 — George Sha 的恒安盛

George 是个谦逊低调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私下很安静,因为不太想去暴露或是展示自己。” 但他在职场上却像是会变身一样,总是换了一个人,充满了自信和果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是2014年,George 一定要辞职出来创业。那时他太太刚怀孕不久,最是需要稳定的时候,而恰好 George 又很稳定地在澳洲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做到了中高层。颇为神奇的是,明明他之前还都一直在拒绝猎头们的挖角,甚至有几家知名银行直接提供了亚洲部门 Asian Banking 的主管要职,George 也不为所动。他表示自己是个忠诚的人,澳洲国民银行培养了他,他不想跳槽。

可这一年,他又异常坚决地要离职创业。家人有些担心也有些不解:“你真的想清楚了吗?事业不是做的很好吗?为什么突然要创业?”

George 的回答出人意料:“因为有很多猎头在找我,也因为有很多新客户在找我。” 原来那时候,正在国民银行做的风生水起的 George 在业内小有名气,行业内不断地有人对他表示求贤若渴。然而 George 想到的不是跳槽,而是一直以来的创业梦。在他的视角里,这么多条橄榄枝抛向他成为了安全感,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即使创业失败,他也可以去任何一家银行任职。人这一辈子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而是因为你没做过什么而后悔,趁现在有退路,他要给自己一年时间圆从小的创业梦。

而且在当时,他发现自己在一家银行走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有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因为越来越多的商业客户来找他,让 George 发现他只能推荐本银行的产品。明明有些情况下,客户的情况更为适合市场上其他银行的产品,但他却不能做, 只能带着镣铐跳舞。George 发现他无法从客户的实际利益出发,他不喜欢这样,他想要改变。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George 心中的创业梦如青草燎原,在心里疯长。他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跟职场上的多年私下好友交流,一位当时任职于昆士兰商业银行的高层。George 询问他的建议,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的眼睛都亮了,他也有这样的想法。George 觉得自己正打瞌睡呢,枕头就送过来了,两人英雄所见略同,加上策划创业过程中找到第三位合伙人,至此三个“臭皮匠”创立了— Balanz 恒安盛商业信贷。


过关斩将连升五级 — 进取的 George

从恒安盛位于 Spring Hill 的办公室走出来,George 驾车前去赴皮特不同寻常的约。他驶向 City 路过 Albert Street,澳洲国民银行屹立在路边。和今天一样,同样是有些炎热但阳光正好的上午,2006年的 George 正在里面面试他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面试的题目是如何销售一支笔,他表现的不错,面试成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澳洲国民银行分行的一名出纳(Teller)。George 还记得当时的开心,他觉得自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我太厉害了,有了这份工作我一辈子都满足了。” 可事实上,他却连一阵子也没满足到。

入职不到一年,George 就不满足了。因为同事都太满足了,“满足到如果十年后,我也成为那样的老员工,我会觉得非常痛苦。” 二十来岁的 George 不能接受年轻的自己止步不前。他开始钻研,开始努力。他不停地找业绩好的老员工聊天,问他们:“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我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好销售。” 那段时间里,George 就差把 “想要业绩,想上一个台阶” 写在脸上了,每个人都能看见他的进取。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入职后的第二个月,George 就成为分行业绩最好的 Teller 。

与此同时,机会也留给了有准备的 George。2007年澳洲国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要招聘12名管培生(Graduate Program)竞争异常激烈,共有五轮面试和考试。根据过往的情况,亚裔背景的竞争者能够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George 抱着试一试、累积经验的好心态就去了。果然,面试到了第三轮,原有的好心态维持不住了。

第三轮面试,是昆州的最后五十人。面试当天,场外面试者们互相介绍打招呼,George 发现这些人都有着很高的学历和丰富的职场经验,有的名校 MBA 毕业,有的甚至已经在分行里做了七八年经理了。“当场我就自卑了,觉得自己完全不能比,来体验一下算了。毕竟,英文还是我的第二语言,想要脱颖而出真的好难。” 然而,当时说出这句的 George 还没意识到,自己进取的人生路,靠的正是他那看上去“不进取”的性格。

George 在观察,他的前后左右都是考官,而考官也正在观察他们。当时进行的是一场小组面试(Group Interview),面试者们围坐在一块,他们大多想表现自己,一个接一个地发起讲话。George 没有这样做。用 George 自己的形容:“我的性格比较中庸。我不是人群里爱出风头、看上去很进取的人。” 相反他低调沉稳,看上去是不爱进取的性格。整场下来,George 没当过一次发起讲话者,但你完全不会忽略他的存在。因为,他始终在聆听和回应这些发起者,甚至还积极和周围人以及考官进行互动。而在总结发言时,George 却在每位竞争者都坐着发言的氛围中一反常态,站立起来自信的做了最后的陈述。他有存在感但却不那么强烈,他有闪光点但又不那么刺眼。润物细无声,George 的存在让人如沐春风。

若是问 George 一举面试成功的原因,他觉得是差异化打动了考官。作为唯一的亚洲人,无论从着装还是意愿,他都立住了自己的人设—— 一个强烈要进步的澳洲国民银行员工。再加上他的业务水平真的很不错,每个问题他都答的都很立体,有专业、有延伸、有例子。而且他展现了自己的团队配合能力,他和周围人协同的很好。

小组面试后 George 又顺利的通过最后两轮与高层的面试, 最终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被国民银行的商业银行管培生录取,成为当年唯一被录取的亚裔。他从一个 Teller 岗位,连升三级,开始在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学习。每一天,他都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那段时间,George 真的满足了。

管培生项目结束后,George 开始正式在澳洲国民银行的商业银行里面做事。他被分配的第一个职位,是给第二级合伙人(Partner2)做助理。就在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起点上,George 开始了短时间内连升五级的开挂职场之路。


出色的工作能力,让刚入职仅八个月的 George 升职到了第三级合伙人(Partner3)助理。而这个位置,他只呆了五个月又升到了第四级合伙人(Partner4)助理。接着一年后,George 又从助理直升到了合伙人。是的,他的第四次升职是第二级合伙人(Partner2),一个等同于现在 Business Banking Manager(商业银行经理)的位置。在当年,这个职位整个昆州兰州的亚裔屈指可数,George 就是其中一个。在这个位置上 George 做了15个月,之后他又升到了第三级合伙人(Partner3)。

短短三年多,George 的职场生涯如同坐电梯一般,在澳洲国民银行商业银行里连升五级,从一个初级合伙人的助理,一直升到了中级合伙人。


细节决定成败 — George 的转败为胜

俗话说,不成功的人总是各有各的借口,而成功的人总是相同的努力。George 不否认努力,但他不认为努力是他成功唯一的原因。他说:“努力不值一提,努力是默认值。在商业银行的环境里,没有人是不努力的,因为能进来的都是很厉害和努力的人。这里不需要你觉得努力,因为努力是常态的,大家都是默认工作完回家要读经济学的书、报纸、杂志和期刊,不停地累积商业银行知识。” 所以 George 是努力的,但比努力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思维。

一个 “转败为胜” 的例子发生在 George 任职 NAB 商业银行一年后,那时候他在澳洲国民银行里主要的业绩指标是增长 Lending Portfolio(贷款业务)。可刚开年就有一位客人通知他,自己卖掉了一个大型的商业物业,他要把之前几百万的商业贷款全额还掉。George 无可奈何,开局不顺,走上来就损失业绩,只能按部就班的结束这笔到款。然而在不经意间, George 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细节。他发现在客人物业出售的合同上,有买家的邮件联系方式,看着买家的电子邮件,George 陷入了沉思。

没有太多犹豫,George 就行动了。在征得卖物业客户的同意后,George 开始用心写了一篇很长的邮件发给买家。他解释自己就是该商业物业的银行贷款经理,对物业本身和融资方案已经非常了解,他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协助买家融资。怀着忐忑的心情 George 发出了电邮,没有前辈和同事教过他可以这样做,在他们商业银行中心,没有任何人做过这样的尝试。George 是第一个想吃螃蟹的人,几天过去了,George 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一周过去了,George 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就在他以为石沉大海,螃蟹吃了不到的第十天,George 收到了买家回复的邮件并同意见面详聊。

经过几轮的商讨,最终买家签下了商业贷款,同时还把他在其他银行的几个贷款一并转到了澳洲国民银行来。一个本来失去贷款的业绩反转成了销售业绩,贷款不但没降反而升了很多,还收获了新的客户。George 回忆道:“如果当初不发那封 email,就不会有后来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危机,要跳脱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以创造性的眼光观察问题,另辟蹊径。正是那些微乎其微的机会和细节,才能转危为安!”

在国民银行的短短几年,George 不是在升职就是在升职的路上。看上去是天选之子,其是和别人相比,他其实开局拿了一手烂牌。作为工作中最重要的业绩指标— Lending Portfolio。很多人都是继承了一个 Portfolio,只有他是自己一点点做出了一个 Portfolio。George 没有架子,也不看重那些虚无缥缈的面子,他说:“当时我就拿中文报纸,我看到上面有什么生意,我就主动打电话,自我介绍要求见面。当时我的同事们,在商业银行那样的环境,还会打 Cold Calling 的人几乎没有,大家不愿意这么做,觉得也不需要。但我需要,我要增长客户,我要积累人脉,我愿意做。任何正规合理的方法,我都愿意来开拓客户。” 于是,电话、邮件、社交媒体等平台成为了他前行的链接点(Connecting dots)。正如乔布斯所说,这些点在日后会自动连接成为线、面甚至立体结构。这使得 George 的 Portfolio 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就是 George,外人看到的他总是在升职,同事看到的他总是很幸运,家人看到的他总是很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所得到的的一切是因为,他是除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还会去做很多额外的事。就像他在给第三级合伙人(Partner3)做助理的时候,他会帮自己的经理开拓客户,获得很多属于经理的业绩。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概括 George 传奇般升职的秘诀:“做好分内事外,还把分外事做地比分内事更好。”


一场出人意料的约见 — George 的赴约

皮特和 George 坐在咖啡厅,皮特告诉 George,自己大型公寓项目马上就要完工了。George 恭喜他。皮特苦笑,他说:“实际花费比预算超出了很多很多,工期也延长了好久,最难的时候,我不得不把手头上的生意和资金全部都抵押到项目上做进一步的融资,就这样才扛过来。这些年很累很不快乐,失去了很多不能以金钱衡量的东西。你是当初唯一一个在我周围对我说 ‘不’ 的人,其他人都在鼓励我做项目。这些年我时常在想你当初跟我说的话。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采纳你当初的意见,因为当年只有你跟我说了真话。”

George 百味陈杂,他安慰皮特你是幸运的,虽然历经磨难,但最后熬过来了。皮特百感交集,他找到 George 是希望接下来的整个家族贷款融资都想交给他全权管理。皮特说:“我相信你的为人,因为你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妥协我的利益。”

这件事让 George 难忘也坚定了他的价值观。他不喜欢盲目鼓励别人,实事求是对他来说很重要。好比去年,当很多人都在说经济好,要复苏的时候,George 坚持说经济困难时刻要来了,而且可能就发生在今年。他说 “在全球央行都在升息的大环境下,全球的经济都会经历一个困难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经济与市场数据都指向2023年会出现经济衰退,而中小企业,开发商和各行各业的生意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在经营、利润、现金流和消费上的问题,大方向应该是防守而不是激进。”

对于很多持有商业贷款的客户,过去的10个月也许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时期,澳洲央行的基准利率从历史新低的 0.1% 短时间飙升到 3.1% ,去年初银行初利息还不到 2% 现在已经到了 6% 附近。George 的很多持有商业物业的客户在银行利息低点时入场,疯狂加息后很多商业贷款的利息支付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已经不符合银行的要求了。所以,银行需要让遇到此类问题的客户从只还利息开始偿还本金,从偿还低本金开始调高本金额度,从而达到维持或降低贷款比例的效果以符合银行的风控要求。这意味着很多客户需要提供大量预期以外的现金流偿还或降低贷款从而符合银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时期。

一叶可以知秋、尝鼎只需一脔。这种情况和客户一荣俱荣的 Balanz 恒安盛商业信贷,在加息初期就已经有了预判。因此,从去年中开始 George 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帮助他们的客户与银行进行各种谈判,从而达到最大化降低贷款本金偿还的要求。有一位客户的贷款银行要求每年多偿还100万澳币的本金,经过 George 的团队对客户情况的综合分析与银行的多轮谈判,最终客户只需要每年多偿还20万本金,这省下的80万现金流对于客户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银行与金融机构贷款审批的难度一定会大大增加,而新增贷款的需求则反之会大大降低,如何帮助客户找到更合适的融资方案成为他们新的战略布局。无论是恒安盛还是恒安盛的客户,都需要等待,等待一个新的循环。因为有危机就有转机,有衰退就有繁荣。


布里斯班市长多元文化大奖 — 让父母骄傲的儿子

如果你不是商业贷款这个行业里的,你可能不知道 Balanz 恒安盛商业信贷这个公司每年拿了很多行业大奖,而且是被动拿数据奖,用 George 的话说:“如果我们愿意去拿奖,可以拿数倍的奖。因为我已经不去主动提名 Balanz 恒安盛去参奖。我们拿的奖都是因为大数据时代,平台上有我们的业绩数据,然后公司自动入围后拿奖。” George 对于这些商业成绩上的认可,已经不那么在乎了。但就在去年,George 的一次拿奖,却让他在深夜中湿润了眼眶。

这个大奖是布里斯班市长颁发的 —— 市长多元文化商业大奖年度商业人物 。这次是 George 的第三次入围,上两次则是在2017和2018年。回顾自己的拿奖历程时,George 说了件有意思的事。他说,自己因为参奖的面试问题而将公司做的更好了。他说:“我刚开始参奖时,我发现面试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我的企业还没有做的事,或者是有些做了却做得不够好的事。所以,我意识到自己要去弥补,有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团队对社会的贡献、对布里斯班的贡献,以及财报能体现出来的方方面面,都在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而改进。”

George 与布里斯班市长 Adrain Schrinner 合影

所以,去年 George 开始对答如流。事实上,他没有准备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准备回答模板。他就是会。阅历和积累到了,一切都如此的水到渠成。

George 看重这个奖是因为在他心里,这个奖是为父母而拿的。他在获奖感言里感谢父母,并讲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回忆自己刚出国留学时,父母找了很多周围的亲戚朋友借钱,就一万二万的那么借。“父母是东拼西凑送我来读书的,所以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天起,‘要回馈和报答父母,要给他们争气’ 这个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就在我心里落地生根。” 直到拿奖的那天,George 觉得自己给 “做到了” 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个奖是为父母拿的,是给父母的回馈。沙晓阳,一个优秀华人企业家的符号,一个在澳洲多元文化背景下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商业贡献人才,“这是一个可以展示给父母,让他们骄傲的奖杯。”  George 说:“拿奖当天回去的路上,他就忍不住和父母视频了,给他们看我获奖,感谢他们。当时大家都很激动,他们都流泪了。” 每每说到获奖的这个夜晚 George 总会有些害羞有些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快乐,一种所有努力得到肯定的幸福。

如果你认识 George 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幽默而随意的人,而他的外表似乎更是和努力拼搏、充满野心毫不相关。但一回到职场上,George 就开始进取,开始前进。如果追问他原因,他说大概是因为自己有三个刻在骨子里的野心,或者更为贴切的说,是信念。

第一就是 “要让父母自豪”,这个信念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第二是作为华人,他想要在非本土背景里脱颖而出,他要比他们更强,要达到一定成就,要像周围人证明他的能力。第三是要永远走出舒适圈,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呆在舒适区里,生活可控,令人有安全感。然而,舒适区如同安乐窝,舒适无比却对成长无益。George 从不如此。他每到一个新的位置都是在自己的舒适圈之外。他和别人不同,他喜欢自己做为新人时不被重视的日子,他觉得这些默默无闻的岁月,正是你武装自己前进的时候。“周围都是你的前辈,周围都是比你厉害的人,而你吸收大家的经验,什么方向都是在进步。而当我在这个位置上做到最好的时候,我就又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面了,这时候我反而觉得不舒适了,我就要去下一个位置了。”

每一个出口都是一个入口(Every exit is an entrance),George 用自己的人生实力的演绎这句话。正如眼前这个平常的夜晚,那天 George 奔赴了皮特出人意料的邀约,晚上回家时他已签下了皮特整个家族的贷款和融资。一天疲惫而忙碌的工作结束了,George 站在自家阳台上思绪万千,他抬头看到夜空中微光闪闪划过去的飞机,不知道是不是中国飞往布里斯班的飞机,刹那间 George 觉得自己突然听到一句话:“前往布里斯班的旅客,请登机。”

猛然间 George 仿佛看到了那个十七岁、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即将来布里斯班读高中的小胖子沙晓阳。他想:“真好,你即将开始一段美妙的人生旅程。” 因为,出口的另一边,是 Balanz 恒安盛商业信贷的董事长正在等着你。

(文中皮特为化名,真实事件,文学写作)

特邀摄影:Lisa Image / 撰文:张四甜甜

Share this:

  • Email

Like this:

Like Loading...

Written by:
fortunenote
Published on:
April 11, 2023
Thoughts:
No comments yet

Categories: 人物访谈Tags: 投资, 投资理财, 昆士兰, 澳洲, 生意买卖

Miniprogram-business

Reader Interactions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Primary Sidebar

Search our site

繁体简体转换

不转换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Connect with us

Connect with us
Click here to subscribe
Click here to subscribe
Click here to subscribe

财富矩阵

491签证 2022 BAS COVID-19 Dr NG FAQ jobkeeper 补助 Peter Russo Raywhite sunnybank Sunnybank Hills ultratune westpac 会计师 华人 华联超市 小生意 小生意经营者 工作 布里斯班 广告 律师 微信群里直播 房产 投資移民 投资 投资理财 招聘 政府招标 昆士兰 澳和律业 澳洲 生意买卖 疫情 直播 租賃 移民 移民签证 税务 职场 职场建议 股票 补助 财富汇 财富笔记
Current Month
Current Month

Discover more

Get our Magazine Get Inspiration Get Connected
Click here to subscribe

Footer

FortuneNote

Suite 202, Building 10, Freeway Office Park
2728 Logan Road, Eight Mile Plains QLD 4113

@200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07 3060 0488 | info@fortunenote.com.au

Keep In Touch

  • Email
  • Facebook
  • LinkedIn
  • Phone
Liability limited by a scheme approved und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Legislation. 
  • 人物访谈
  • 投资理财
  • 线下财富
  • 财富专栏
  • 财富生活
  • Privacy Policy
  • FAQ
 

Loading Comments...
 

    X
    X
    X
    %d